認識Google的搜尋結果
Google搜尋呈現樣式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多,常有人會問:老師,我的文章要怎樣才能呈現出這個搜尋出來的效果?其實Google的搜尋呈現樣式有些是可以靠SEO爬上去的,有些則是Google自己決定的無關自然搜尋排名,這一集的影片就為各位介紹Google有哪些搜尋呈現樣式。
影片教學
自然搜尋 Organic Results
一、網頁連結 Sitelinks
- 呈現:國立故宮博物院
- 最多只會呈現十筆資訊,會有標題、網址、摘要,有時候後也會出現額外的站內連結,這是由Google選擇的,並無法人為操作。
二、站內搜尋框(暫譯) Search box
三、論壇搜尋結果(暫譯) Forum Results
- 呈現:台北市長 PTT
- 顧名思義是針對論壇的搜尋結果,下方或有好幾筆相關的討論串可以供大家選擇。
四、複合式摘要 Rich Snippets
- 呈現:安靜是種超能力
- 複合式摘要主要是為了提供更豐富、詳細的摘要資訊,所以他在網址欄位的地方呈現出了類似「麵包屑」的效果(它不是麵包屑),試圖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速得到精準的資訊。
廣告結果 Paid Results
一、付費搜尋廣告 Google AdWords
- 呈現:租車
- Google AdWords付費搜尋廣告,只要你肯花錢就有機會在使用者搜尋的時候優先出現在搜尋的第一列,在網址欄位的左方會出現綠色方塊的「廣告」字樣,提供使用者辨識。
二、購物廣告 Google
- 呈現:後背包
- 於2017年8月在台灣推出的廣告樣式,可以在廣告當中呈現商品圖片、名稱、價格與商家名稱等資訊,一樣也會出現「贊助商」的字樣。
知識圖譜 Knowledge Graph
一、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
- 呈現:日幣匯率
- 你可以把他當做是Google官方認證,一定是資訊非常有實用價值才會被收錄為精選摘要,一定是出現在搜尋結果的第一欄,對於流量會有不少的幫助喔。
二、知識圖卡 Knowledge Cards
- 呈現:一英里
- 不會出現搜尋連結,主要就是一些不可能變動的答案,由Google直接告訴你答案,你可以把它當作類似查號台、計算機、換算單位的用途。
三、知識面板(暫譯) Knowledge Panels
- 呈現:艾薩克牛頓
- 出現在版面右方的欄位,如字面上的翻譯,就是要直接把知識告訴你,主要是Google整理出各種不同的相關圖片、連結、資訊所結合出來的版面,你可以把他視為側邊欄的簡易型維基百科。
四、知識輸送帶(暫譯) Knowledge Carousels
- 呈現:復仇者聯盟演員名單
- 像是輸送帶的搜尋結果,主要是搜尋作者的系列叢書、電影演員表、球員名單等資訊時才會出現,點擊了任何一個頭像他就會在下方以知識面板的方式呈現資訊。
五、複合式列表(暫譯) Rich Lists
- 呈現:張學友歌曲
- 以清單的方式整理出相關的搜尋結果,算是另一種類型的知識輸送帶,常出現在歌曲清單,聽說有些景點也會有這類呈現方式。
六、即時搜尋結果(暫譯) Live Results
- 呈現:氣溫
- Google和各種不同的產業合作所取得的即時的資訊,常見即時搜尋結果的有天氣、運動賽是分數、股價等資訊。
七、歧義推薦(暫譯) Disambiguation Boxes
- 呈現:射鵰英雄傳
- 出現的位置在知識面板的下方,主要是搜尋的關鍵字過於廣泛無法有統一的答案,Google會彙整過去所搜尋的資料供使用者挑選,試圖讓使用者找到最合適的解答。
通用結果(暫譯) Universal Results
一、圖片結果(暫譯) Image Results
- 呈現:北海道風景
- 搜尋結果呈現的時候,偶會有圖片穿插供使用者參考,點擊圖片後即可轉換成圖片搜尋,是Google自動自發地挑選資訊,不受排名演算法影響。
二、新聞結果(暫譯) News Results
- 呈現:柯文哲
- 不受排名演算法影響的搜尋結果,如命名所述都是新聞的的相關連結。
三、本地結果(暫譯) Local Pack
- 呈現:鹽酥雞
- 藉由Google Map的搜尋,找出使用者位置附近的相符合的資訊,呈現在自然搜尋當中,不受排名演算法影響。
補充
- 呈現:柯媽媽
- Google搜尋呈現樣式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多,目前Google的尋結果也可以出現YouTube影片(畢竟現在的主流是影音),種類並沒有限制,大多還是以歌曲為主;但是現在使用者黏在YouTube越來越長,相信之後Google的搜尋呈現對於影片的呈現也會越來越豐富。